為了更好的傳承紅色文化,追尋革命本源,弘揚革命精神,淮北師范大學“百年百圖展黨史,點亮八皖譜新篇”巡展宣講團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組織“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探尋來自不同地區(qū)的紅色文化基地;幢睅煼洞髮W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點亮八皖”調研實踐小組成員侯軍杰于2023年7月8日開始在無為市革命烈士陵園的紅色文化基地開展紅色調研活動。
7月8日我小組抵達了無為市革命烈士陵園開展調研活動,小組成員參觀了其中蘊含濃郁紅色文化的浮雕,紀念碑等等。并對其進行了拍照記錄,為日后的整理總結作參考。小組成員詢問得知無為縣烈士陵園始建于1953年,1986年新建了無為縣烈士紀念館、烈士紀念塔以及紀念廣場;2003年對原烈士陵園進行了改擴建,現烈士陵園面積達2萬平方米。進大門迎面是“國歌墻”,背面鐫刻烈士陵園簡介,從兩邊迎臺階而上的是烈士墓群。廣場正中巍然聳立著革命烈士紀念碑,四面漢白玉大理石上分別刻有《六洲暴-動》《七師成立》《渡江戰(zhàn)役》以及無為縣優(yōu)秀兒女踴躍參加志愿軍抗美援朝的大型場景浮雕,紀念碑周圍廣場面積達1200平方米。無為縣革命史跡展覽館分為7個展廳,展出從1927年8月中國共產黨無為縣特別支部成立至今,無為縣各歷史時期發(fā)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新時期內無為縣人民在中國共產黨正確領導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展廳通過現代化、聲、光、電等手段共展出各個時期的歷史圖片500余幅,各種實物百余件,戰(zhàn)斗場景3處,還有仿真蠟像、抗日戰(zhàn)場、渡江沙盤等。
為了深入了解當地人對于本地紅色文化的了解和發(fā)展,我小組成員向在烈士陵園中的居民展開了關于烈士陵園的相關信息的調研,從中得知有關無為市紅色資源的有關發(fā)展以及當地居民的態(tài)度,紅色資源對于當地人民的影響等等。對于調研結果有了進一步的加深。一路參觀下來,讓每個人感受到了中國發(fā)展之不易,并深刻意識到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吾輩應該積極學習黨史,學習先輩們革命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社會正能量,做一個為社會有所貢獻的有志青年。
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繼續(xù)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要繼續(xù)加強對黨史、國史的學習,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現實工作、走向未來,不斷交出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答卷。實踐結束后,我們意識到我們如今的生活很幸福,但歸根結底是我們的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才創(chuàng)造了美好的幸福生活,所以我們不能忘記,更不能忘記我們的紅色基因和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我們要讓更多的人了解、傳承紅色文化,我們要永遠跟黨走!
這次的紅色之行,使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為了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無數的革命先烈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學到了老一輩革命家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提高了政治思想覺悟,進一步激發(fā)了愛國愛黨的情懷。有利于引導同學們銘記歷史,不忘先輩們的豐功偉績,繼承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堅定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場,勇擔時代責任,矢志艱苦奮斗,勇于解放思想,敢于上下求索,不斷磨練和增長才干,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為祖國發(fā)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