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之際,廣東石油化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礁石燈塔實踐社”國家資助和助學貸款政策下鄉(xiāng)行團隊深入結對幫扶的湛江市徐聞縣和安鎮(zhèn),開展政策宣講活動;顒悠陂g,一場從單向“宣講”到雙向“共傳”的暖心轉(zhuǎn)變,成為此次資助政策下鄉(xiāng)行的最大亮點。(通訊員:余永飛、林曉華、梁永茹 )
政策接力:從宣講隊到“青春合伙人”
7月13日,團隊走進和安鎮(zhèn)的大街小巷,入戶為當?shù)丶磳⑷雽W的準大學生及其家庭詳細解讀國家資助政策。隊員們用通俗的語言、真摯的情感,把國家資助和助學貸款政策掰開揉碎講解——從助學貸款的申請流程,到獎助學金的覆蓋范圍,從在校勤工儉學的機會,到畢業(yè)后的還款優(yōu)惠,事無巨細。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場“以心交心”的行動,默默地埋下了一顆名為“接力”的種子。
宣講過程中,政策點燃的希望之光,在學生們的眼神和行動中得以顯現(xiàn)。“當講到‘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jīng)濟困難失學’,有一位同學的眼睛瞬間亮了起來,急切地向我們詢問了許多操作細節(jié)。”隊員小林回憶道。這些準大學生在聆聽過程中,眼神由最初的疑惑迷茫逐漸變得明亮堅定,深刻認識到國家資助政策是支持他們完成學業(yè)的有力保障。
圖為團隊成員為當?shù)卮笠恍律v解國家資助政策。礁石燈塔實踐社 供圖
雙向奔赴:青春力量的匯聚
7月14日,團隊在和安鎮(zhèn)農(nóng)信社設置資助政策宣傳咨詢點。原本計劃著隊員們“單兵作戰(zhàn)”,卻在活動現(xiàn)場,迎來了意外又溫暖的“援軍”——前一天入戶宣講結識的準大學生們,主動從家里趕來,加入宣傳隊伍!
“我們想幫忙!政策這么好,得讓更多老鄉(xiāng)知道!”準大學生小李笑著說。他們騎著自家“小電驢”熟稔地穿梭在咨詢點和街巷間,用鄉(xiāng)音、方言和“過來人”的身份,給家長和學弟學妹們講政策。他們耐心解答家長對助學貸款還款的顧慮,詳細說明“畢業(yè)后分期還款、利息優(yōu)惠”等條款;面對擔心大學費用的學弟學妹,則重點介紹獎助學金政策,鼓勵道:“好好學,國家會幫咱們!”團隊成員小符觀察到:“我們原本是傳遞希望,他們卻轉(zhuǎn)身成為了希望的‘二次傳遞者’。這種雙向奔赴,效果倍增。”本地準大學生的加入,使政策宣傳更具針對性和說服力,贏得了村民的廣泛信任,紛紛表示“孩子們說的實在,政策是真能幫上忙”。
圖為團隊成員同前來幫忙的準大學生交流宣傳細節(jié)和注意事項。礁石燈塔實踐社 供圖
以心換心:活動成效的見證
這場“村民+學生+團隊”的協(xié)同宣傳,收獲明顯成效。咨詢點前,隨著活動推進,宣傳力量從團隊成員獨自講解逐漸擴展至與準大學生們協(xié)同配合,吸引了更多家長和學生駐足參與,現(xiàn)場圍繞資助政策的提問聲、討論聲此起彼伏,氣氛熱烈。走街訪巷時,以往需要反復解釋的政策內(nèi)容,通過準大學生們“接地氣”的轉(zhuǎn)述,鄉(xiāng)親們理解得更快、更透徹。
從13日入戶宣講時,準大學生們眼中的迷茫與期待,到14日他們主動參與時的堅定與熱忱,這不僅是幾個學生的轉(zhuǎn)變,更是國家資助政策“落地生根”的生動體現(xiàn)。團隊以情感人、以理動人的宣講,將政策轉(zhuǎn)化為溫暖人心的力量,成功感召了受助學子自愿成為政策的傳播者。
圖為和安鎮(zhèn)鄉(xiāng)親們聽聞消息趕來咨詢并填寫問卷。礁石燈塔實踐社 供圖
青春同行:政策宣傳的深遠意義
此次和安鎮(zhèn)的資助政策下鄉(xiāng)行,不僅有效宣傳了國家資助政策,助力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點燃了學子們心中的感恩與奉獻之火,促使其由“受助者”轉(zhuǎn)變?yōu)?ldquo;助人者”。未來,“礁石燈塔實踐社”將繼續(xù)深入更多鄉(xiāng)村,播撒政策希望,讓國家資助的陽光照亮更多鄉(xiāng)村學子的求學路。
通訊員:余永飛、林曉華、梁永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