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場展覽,讓“星星的孩子”被社會溫柔看見
2025年7月18日至23日,中國礦業(yè)大學低碳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昭明實踐團以愛為引,在風華園社區(qū)與徐州市圖書館舉辦兩場特殊展覽,為孤獨癥兒童搭建起被社會認知的橋梁,讓“星星的孩子”逐漸走入大眾視野,收獲理解與溫暖。
社區(qū)展:鄰里間的認知破冰
石膏彩繪的小熊凝望陽光,拓染布袋上雛菊葉脈纖毫畢現(xiàn),扭扭棒化作向日葵微微顫動,每片花瓣都藏著“星星的孩子”對光的向往——徐州市風華園小區(qū)的社區(qū)展,成為夏日里一道獨特的人文風景。“愛心墻”上掛滿孤獨癥兒童的手工作品,路過的居民紛紛駐足,在志愿者的細致講解下參觀展覽,試著去讀懂這些特殊“語言”里藏著的純真。
“以前以為孤獨癥就是孤僻,如今才知孩子們要克服多少困難。”一位帶孩子參觀的媽媽感慨。志愿者們在居民駐足欣賞之余展開街頭采訪,以耐心的講解和生動的案例打破大眾對孤獨癥的刻板印象,促成鄰里間的認知破冰。
“原來他們也渴望交流,只是方式不同。”感慨之余,居民們用明信片寫下祝福、寄語,孩童們在畫布上用顏料表達善意,祝愿孤獨癥孩子們能被社會溫柔“看見”,收獲更多的溫情與關(guān)懷。
圖書館展:公共空間的深度對話
圍繞“社會認知”的母題,為讓更多人停下腳步,去關(guān)注“星星的孩子”的小小世界,實踐團此次在徐州市圖書館舉辦的會展則更為正式、大型、科普化。
從孤獨癥的概念、成因到孩子們的問題行為剖析,從與孤獨癥兒童的相處方式到相關(guān)書籍電影的推薦,科普類展板以專業(yè)知識重塑大眾的認知深度;從陳列“星星的孩子們”的作品到大眾的祝福寄語展示,從共閱孤獨癥孩子們的家長、老師致參觀者的一封信到邀請大家共創(chuàng)贈與孤獨癥兒童的帆布袋,各式展區(qū)讓參觀者駐足傾聽孤獨癥孩子們的心聲。
不少熱心的參觀者向志愿者追問更多關(guān)于孤獨癥的深層次問題,并積極填寫了關(guān)于孤獨癥社會認知度的調(diào)查問卷,幫助志愿者們了解大眾對孤獨癥的認知困惑。而他們從“原來孩子們的世界這么豐富”的驚嘆,到“該如何更好地陪伴孤獨癥兒童”的思考,則讓展覽超越“展示”本身,成為激發(fā)社會思考、促進認知提升的平臺。
微光匯聚:照亮“星途”的社會力量
當“星星的孩子”的作品被看見,當大眾從誤解走向認知,社區(qū)展打破鄰里間的認知壁壘,圖書館展則將影響輻射至更廣泛社會群體。志愿者匡宇熙感慨道:“未來,期待更多社會力量加入,讓這份微光匯聚成炬,照亮孤獨癥群體融入社會的每一步,讓‘被看見’成為常態(tài),讓‘被理解’成為社會共識,攜手為‘星星的孩子’打造一個充滿溫情與關(guān)懷的世界。”
社會實踐報告推薦
- 兩場展覽,讓“星星的孩子”被社會溫柔看見
- 2025年7月18日至23日,中國礦業(yè)大學低碳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昭明實踐團以愛為引,在風華園社區(qū)與徐州市圖書館舉辦兩場特殊展覽
- 08-04 關(guān)注:11
- 從陶土到茶香,廣財學子走進高埗解碼高埗文化密碼
- 近日,廣東財經(jīng)大學埗埗高升實踐團走進東莞市高埗鎮(zhèn)開展了為期兩天的活動,探訪了唯美陶瓷博物館和樂人谷茶文化博物館,深入探尋高埗非
- 08-03 關(guān)注: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