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鵬城,改革浪潮奔騰不息。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引導廣大青年學子深刻領會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在南粵大地的生動實踐和輝煌成就,根據《廣東省教育廳關于開展“研習南粵”2025年暑期教育實踐活動的通知》精神要求,2025年8月21日,廣東海洋大學“潮涌鵬城”青年紅色循跡實踐隊于深圳特區(qū)這片改革熱土上開展主題實踐活動。海大學子以赤誠之心投身實踐,在行走的課堂中聆聽時代脈搏。
蓮花山巔:緬懷偉人豐功偉績,賡續(xù)改革開放精神血脈
實踐隊首站抵達蓮花山公園。鄧小平同志銅像的目光穿越市民廣場,凝視著福田中心的壯麗天際線。四十年前,這里是稻浪翻滾的福田村;如今,已成為深圳改革開放的歷史性見證。這座承載著特區(qū)記憶與改革精神的城市地標,猶如一部厚重的歷史典籍,生動記錄了這座城市從邊陲漁村到國際化大都市的華麗蛻變。
實踐隊隊員合影(葉俊聰 攝)
“1984年,鄧小平同志首次視察深圳,為特區(qū)建設指明前進方向;1992年,他再次‘南巡’并發(fā)表重要談話,吹響改革開放新號角。”在蓮花山公園鄧小平銅像廣場,講解員引領實踐隊成員重溫改革開放重大歷史節(jié)點。深圳的跨越式發(fā)展,凝聚著鄧小平同志的高瞻遠矚和英明決策。他以非凡的政治勇氣和深邃的戰(zhàn)略智慧,沖破傳統(tǒng)觀念束縛,開創(chuàng)了中國改革開放新局面。實踐隊成員在鄧小平同志銅像前深切感悟“發(fā)展才是硬道理”這一重要論斷,這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fā)展壯大的必由之路”一脈相承。從“先行先試”到“先行示范”,深圳始終是檢驗理論創(chuàng)新的重要實踐場。
隊員陳敏君在研學筆記中寫道: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回望,深圳的崛起充分印證了"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這一歷史結論。
實踐隊隊員陳敏君在銅像前領學(李子悅 攝)
手植樹下:在“綠美實踐”中深刻領會“國之大者”
“深圳是改革開放后黨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
2020年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qū)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先后三次來到深圳,第一站便是蓮花山。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期間親手栽植了一株高山榕。實踐隊全體成員懷著崇敬之情在習近平總書記親手栽種的樹木前駐足。這一株高山榕,如今已茁壯成長、綠樹成蔭。習近平總書記親手播撒下這粒希望的種子,為廣東改革發(fā)展事業(yè)注入了強大動力。歷經十年風雨洗禮,從幼苗成長為參天大樹,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生態(tài)文明理念的深刻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親手栽植的高山榕(陳思曼 攝)
在對話中,我們深刻理解了“經濟特區(qū)”的時代內涵
帶著對深圳改革開放“變遷”的深入思考,實踐隊隊員走進市民中心,開展民生溫度調研活動,隨機采訪市民群眾,傾聽他們講述與這座城市的故事。
隊員與市民張女士對話(李萍 攝)
“2012年我來深圳時,就覺得深圳發(fā)展得很好。”一位來自南京現(xiàn)定居深圳的張女士接受訪談時說。當被問及定居深圳的原因時,她笑著回答,可能是因為“深圳速度”,深圳生活節(jié)奏很快,適合年輕人發(fā)展,深圳這些年發(fā)展更快了,生活更便捷了。
宏大的時代敘事,正是藏在每個人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在實踐隊員與市民的對話故事中得到生動體現(xiàn)。
此次實踐,不僅讓海大學子感受到深圳作為廣東改革開放排頭兵的輝煌成就,更明確了肩負的歷史使命。隊員們紛紛表示,將把實踐收獲轉化為學習動力,努力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以“闖”的精神、“創(chuàng)”的勁頭、“干”的作風,投身國家建設與社會發(fā)展。新時代青年要接過這面旗幟,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勇當先鋒。”
(通訊員 莫春艷 葉俊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