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夏日的陽光灑滿五夫鎮(zhèn),福建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榮藥”實踐隊開啟實踐新日。這一天,隊員們走進袁隆平工作站、深入朱子文化地標,以生命健康教育為底色,繪就中藥文化、詩詞愛國教育的多彩畫卷,讓知識與文化在朱熹故里交融傳遞。
袁隆平工作站:糧食安全與健康守護的雙維課堂
上午 9:00,實踐隊踏入袁隆平工作站,這里成為知識傳播的前沿陣地。在糧食安全主題教育中,隊員們以袁隆平院士“把飯碗掌握在中國人手上”的畢生追求為脈絡,結合詳實數據與案例,向參與活動的人員闡釋糧食安全的重要性。從全球糧食供需的復雜格局,到袁隆平團隊在雜交水稻領域的突破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關鍵作用,隊員們的講解讓“粒粒皆辛苦”不再只是課本里的詩句,而是關乎國計民生的深刻認知。

周嘉琪 供圖
緊接著,生命健康教育的急救、包扎演示環(huán)節(jié),將理論與實操緊密結合。隊員們借助人體模型演示心肺復蘇流程,強調黃金救援時間與操作規(guī)范;針對常見創(chuàng)傷,用繃帶、三角巾現(xiàn)場教學止血、包扎技巧。參與群眾踴躍嘗試,隊員們一對一指導糾正,讓急救知識從“聽得懂”邁向“用得上”,為鄉(xiāng)村健康守護筑牢第一防線,也讓袁隆平工作站的實踐,成為糧食安全與生命健康知識交融傳播的生動課堂。

周嘉琪 供圖
中藥文化進課堂:傳承國藥的青春接力
在生命健康教育之后,中藥文化課堂接力開講。隊員們帶著中藥材標本、精心制作的科普手冊,走進當地教室。從中藥起源的古老傳說,到“藥食同源”的生活智慧,隊員們用通俗語言勾勒中藥文化輪廓。展示黃芪、枸杞等常見藥材時,引導學生觀察形態(tài)、辨別氣味,講解其在養(yǎng)生、治病中的功效,讓抽象的中藥知識變得直觀可感。
互動環(huán)節(jié)里,“猜藥材名稱”“分享中藥養(yǎng)生小妙招”等活動,激發(fā)學生參與熱情。學生們踴躍發(fā)言,從家中常用的陳皮、生姜,談到對中藥治病的好奇,隊員們耐心解答,在問答間搭建起青少年了解中藥文化的橋梁。這堂中藥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傳承國藥文化的青春接力,讓中醫(yī)藥的種子在青少年心中悄然萌芽,期待未來長成守護健康、傳承文化的參天大樹。

周嘉琪 供圖
詩詞文化與愛國教育:文脈與精神的雙重滋養(yǎng)
緊接著,詩詞文化與愛國教育在悠悠文脈中展開。實踐隊以朱熹經典詩詞為引,帶領學生誦讀《愛蓮說》,解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精神內涵,感受古代文人的高潔追求與文化底蘊。誦讀聲里,朱子文化的魅力浸潤心靈,也為愛國教育埋下伏筆。
愛國教育環(huán)節(jié),隊員們串聯(lián)歷史與當下,從古代仁人志士保家衛(wèi)國的壯舉,到近代革命先輩為民族獨立拋頭顱灑熱血的犧牲,再到當代青年在各領域為國家奮斗的故事,用鮮活案例詮釋家國擔當。

周嘉琪 供圖
最后,捐書結對活動為課堂畫上溫情句點。飽含鼓勵與期許的信件,傳遞著對青少年傳承文化、愛國奮進的寄望,讓詩詞文脈與愛國精神,在字里行間、在心靈共鳴中,滋養(yǎng)青春成長。

周嘉琪 供圖
一日深耕,文化健康共傳
7月1日,榮藥實踐隊在五夫鎮(zhèn)的實踐,是知識深耕與文化傳承的一日。從袁隆平工作站的雙維課堂,到中藥文化的青春接力,再到詩詞愛國教育的精神滋養(yǎng),隊員們以專業(yè)知識為筆,以文化傳承為墨,在朱熹故里書寫實踐擔當。
這一日的實踐,讓生命健康知識落地,讓中藥文化、朱子文化薪火相傳,讓愛國精神浸潤青春。后續(xù),實踐隊將繼續(xù)以行動為舟,在鄉(xiāng)村振興的河流中,載著知識與文化,駛向更廣闊的服務天地,讓青春力量持續(xù)賦能五夫鎮(zhèn)的健康與文化發(fā)展,續(xù)寫“三下鄉(xiāng)”的動人篇章。

周嘉琪 供圖